临时售楼处原型
回到项目列表- 位置
- 北京, 中国
- 年份
- 2013
- 客户
- VANKE Beijing
- Program
- Reception, Exhibition Space, Playroom, Lounge, Bar, Office
- Building Area
- 1115 m²
- Site Area
- 6670 m²
- Architecture & Interior Design
- OPEN Architecture
- Principals in Charge
- Li Hu, Huang Wenjing
- Project Team
- Liu Xiujuan, Qiao Shawei, Laurence Chan, Daijiro Nakayama, Zhao Yao, Zhai Dongyuan, Jia Han, David Dominguez
- Local Design Institute
- CABR Technology Co., Ltd
- General Contractor
- Beijing ShengShiWei Engineering Co.,Ltd
- Interior Construction
- Beijing ShangRui Decoration Design Co., Ltd
售楼处是中国新建筑的一个独特的建筑类型,也代表了一种独特的中国现象。每个住宅开发项目建设之前,总会有一售楼处率先出现。这些标志性的“小品”建筑大多数与其所服务销售的住宅项目没有直接关系,但通常都会在设计上标新立异、奢华夸张。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售楼处是一种难得的给予建筑师创作自由的建筑类型,不仅成就了先锋建筑师们的设计实验,还给长期被制约的建筑师们提供了暂时释放压力的机会。然而这种昂贵的临时建筑通常是很短寿的,在其销售功能结束后大多被拆除,幸存者被改造为其他用途。
OPEN开始思考售楼处现象背后的问题,尤其是大量浪费的资源和设计的努力。这成为OPEN设计西华府售楼处的出发点,即为它的开发商——万科集团设计出一个标准临时售楼处原型的1.0版本。经过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师们的密切合作,一个可以快速建造、适用于不同功能和场地,并且可拆卸和异地拼装的售楼处原型终于完成。这是从根本上挖掘建筑可持续性潜力的一次实验,不仅在于它所实现的物质形式,更在于其生命周期的意义。
这个原型的设计受到中国古代可拆卸、可重组的木构建筑的启发。同一个模数化的体系下的预制钢结构骨架和钢板混凝土复合楼板单元,全部在现场以螺栓连接,快速建造;模数化的理念同样运用于建筑外围护结构,铝板幕墙和玻璃幕墙在统一的模数控制下,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在不同需求下外立面模块的自由重组。
内部空间里插入了五个具有不同功能的“盒子”,盒子间由一个纵向贯通开放空间的位于二层的“桥”联系起来,余下的则是一个宽敞连续的开放空间,作为公共活动与展示之用。不管是五个盒子的位置还是室内材料、装饰都可以富于变化。在这个建成版本中,极简的设计营造出明快的色彩与具有未来感的氛围,与渐已习惯于奢华却折衷主义风格售楼处的参观者的期待大相径庭。
最后呈现出来的原型1.0版是漂浮于水面之上的一个水平伸展银灰色筒体,像是60年代的空间实验舱。进入建筑要经过一个跨越水池的步行桥,人们经由筒体的一端进入售楼处,依次经过不同功能的内部空间之后,再由另一端走出,前往参观后面的样板房。
这个临时售楼处原型让OPEN终于得以实现十年前在纽约创立之初就开始的对于批量定制概念的探索,例如2003年发表于美国《建筑实录》杂志上的Eco-Tube与XYZ 住宅等作品.
http://archrecord.construction.com/archrecord2/design/march04/LiHu.asp